喜歡一件事物不困難,但將一件喜歡的事物當作畢生的事業,卻非常不容易。當我們描繪"工匠精神"的內核時,提到最多的常常是“永不妥協的高標準”或是“甘于寂寞的樸素追求”。然而追本溯源,是什么催生“工匠精神"產生,促使一名工人成為“匠人”,將一項事業從事畢生,不遲疑、不厭倦,始終保持如新入行般的熱情與有些幼稚卻純粹的追求,“匠人”的誕生大多源于這種“單純而持久的喜愛”。而這,正是我聽到最多的對于陶國呈先生的評價一“ 他是真心喜歡木作這個行業”。
木作講究“因材而為”,每一塊木頭,每一片木皮都有自己獨特的顏色、紋理和質感并且這種獨特的自然之美是在成百上千年的積累成長之后方才形成。人類的技藝固然可做到巧奪天工。但卻無法完全取代或是模擬木材的自然之美。因而以設計為中和,既能表現頂尖的人工塑形技巧,又能保證木材凝聚生命力的自然美感得到展示,讓“技藝、設計、自然"三位一體,就成了每個木作人的極致追求,為了完成這樣的追求,陶國呈先是在臺州學藝,隨后又北上東北,前往木材原產地去完善對于木作自然美的認知。1992年,學成后的他回到家鄉,創辦了浙江國振家具有限公司。開始將自己喜愛的事物變成了項規?;氖聵I。從陶國呈到國振,從一人之手到一群人之手,“工匠精神"從一種覺悟變成了一種規范。陶國呈把自己追求極致不服輸的性格與對木作單純的初心融匯到了產品中要求每一件產品都要有高標準的選材以及與之相符的卓越工藝。他本人時常到生產一線把關,甚至自己動手向工廠的師傅示范;對于新產品的研發也是親力親為,工廠很多產品樣本都是陶國呈自已一刀一斧制作出來的。生產的高要求之外,對于工藝與材料技術的追求也沒有落下,國振的資金總是最優先投入到技術研發層面,配備最好的設備與人手,只為用更好的工藝技術呈現產品。
盛名之下,國振接觸到的業務越來越多,從全案訂制,到海外代工,從簡潔的美式到復雜經典的歐式,從餐桌椅等常見單品,到像護墻板等皇室工藝,陶國呈與國振一起不斷學習與成長,甚至為了強化木材的物理性能以使其在加工后更加耐用美觀,他還不惜花重金研發了納米碳化木技術,成為國內極少數掌握有材料實用技術專利而非外觀專利的家具企業。珍貴的選材,頂級的工藝,但國振在發展中卻也有著自己的短板。由于教育背景所限,陶國呈在長期的木種實踐中積累起獨到的技藝感悟與審美經驗,但是在使二者中和的木做設計設計層面卻有所缺失。在專業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如何尋找最適宜的設計,在挑戰工藝極限能力的同時,又能不辜負大自然的饋贈的美好木材成了困擾陶國呈的一大難題。“我們不能自己拍腦袋設計,也不能找那些只懂得到些皮毛的假設計師,既然是歐洲人的經典設計,我們就找正宗的歐洲設計師。我們要達到歐洲皇室工藝的標準,就必須找給歐洲皇家做設計的頂級大師。”陶國呈對于自己想要的設計,有著和工藝和選材類似的極致要求,他很快將目光鎖定在了自己的老朋友,也是曾經的合作伙伴意大利設計師孔蒂.路易斯.加斯帕德(Conte Louis Caspard) 身上。加斯帕德先生出生于意大利設計世家,是歐洲古典風格室內設計與古堡修復的權威專家,曾參加法國凡爾賽宮,奧地利美泉宮等是、知名宮殿的修復工作,也曾擔任過世界各地眾多知名建筑的室內設計總設計師。他在負責哈薩克斯坦總統府室內設計裝飾項目時與為項目提供家具代工的陶國呈相識,并在交往中為陶國呈的工匠精神所感動。兩人一拍即合,將加斯帕德先生在意大利創辦的品牌偉納(VEANNA)移植到中國,由加斯帕德提供設計與工藝標準,有國振品質為保證進行生產。2016年1月,偉納(中國)誕生。與一般國內品牌“借洋殼賣國貨”的方式不同,國振與偉納的合資方是設計引進合資性質,陶國呈主動放棄了產品附加值利潤最高的設計部分盈利,終于實現自己夢想中“技術、設計、自然”的三位一體。
偉納以自己純正的歐洲設計風味與標準的皇室工藝,在國內的高端定制市場與護墻板市場掀起了一陣風潮。然而陶國呈并不僅僅滿足于呈現古典主義的美,他以偉納模式為藍本,又先后與俄羅斯新裝飾主義大師亞歷山大.阿尼西莫夫( Alexander Anisi-mov)、亞洲豪宅王臺灣設計大師杜康生展開合作,推出了偏向現代風格的亞歷山大卡莎(AlsanderCasa)品牌和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審美基礎的偉納.新東方系列。2017年亞歷山大卡莎的紫禁城.四季系列和偉納的新東方系列分別參加了北京與廣州建博會,以冠絕業界的美麗設計和卓越工藝技巧為中國木作行業帶來一次又一次震撼。
時至今日,每當客戶或同行在參觀國振產品發出贊嘆之聲時,年過半百的陶國呈臉上卻總能看到如少年般自豪而滿足的神情,與16歲那年制作出自己的第一件木作作品時如出一轍。四十余年的木作生涯,讓一份輕巧的手藝承載了生活、家庭、事業與夢想的重量,讓它變得與金錢有關,又似乎無關。然而對于陶國呈來說,用一輩子做好一件自己喜歡的事,雖然并不容易,但卻一直沒變,因為這一份對于木作單純而持久的喜愛,一直沒變。
匠者,一生一事。